我们很高兴的欢迎荷兰艺术家 Pedro Bakker 在激发研究所做为期2个月的驻留, Pedro获得了为期四年的蒙德里安基金会“人才资质”(成名艺术家)的支持,帮助他完成长期项目“爱的新幻想”。
Pedro Bakker 的公共讲座时间:
2017. 7. 29 下午 4:30 分
激发研究所
北京东城区黑芝麻胡同13号四合院内 (院内左手边大树下)
去年,Pedro出版了他的中英双语艺术家书《天真无邪》。他对中国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非常着迷。出版社Onomatopee的负责人Freek Lomme在书的结尾处最后写道:“有些过于激进的事物难以阐述;我们被默认为师对他人保持沉默,或者惧怕发声”。Pedro希望通过反思自己家族的创伤史,并结合发生在荷兰的激烈政治事件,以及与中国友人的关系,来共同探讨这一主题。
在重庆的发刊会上,他认识了陈玉洁(电影制作人兼舞者),他们共同创作了一部诗歌录像《皮格马利翁的新娘》。这首愤世嫉俗的诗以女权主义的角度写作而成。 在此之后他开始探索中式的关于美的概念和视觉想象。《美之图绘》是他最新的一个绘画作品系列,其中他对《雍正十二美人图》里的那拉氏和他诗歌录像里的年轻女演员丹丹进行了比较。
为延续关于“美”的研究,Pedro将与陈玉洁合作第二部短片,场景将取材于首尔的江南区。许多中国女性在那里接受整容治疗,百分之六十的顾客都是中国人,双眼皮尤其受欢迎。Pedro虚构了自己要去做获得一双单眼皮的手术——他头戴定制“钢制单眼皮”的标志在首尔江南区行走。 开始驻留之前,Pedro绘制了一系列画作,此次他希望能在北京完成他的第一个卷轴作品,是从《红楼梦》创作而成,但起点始于1903年孙温的《红楼梦》绘本,以及央视拍摄的87版、2010版电视剧。他的描绘将聚焦在小说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信息,如:把同性恋意味的叙述与北京LGBT现场情境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