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软城市在白塔寺北京设计周

软城市

展亭 论坛 活动

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

白塔寺再生计划

9月23日-10月7日

柔软 是 灵活/适应/再装配

柔软 是 移动/游牧/游击

柔软 是 平易/开放/邀请

柔软 是 乐趣/迷人/互动

北京是一座刚柔并济的城市。它以环路,超大城区,机关大楼之类的超尺度物理著称,却又为非正式的、游牧的和偶发系统提供支持。它们从移动食品贩售车,微信支付端口,迁徙活动,到大气污染以及数据收集。没有比像白塔寺这样的胡同城区更能体现城市的历史架构,社会文化网络以及移动科技相互穿插混合叠加之后产生的不可预料,又充满创意的结果。

从众多领域召集的专业人士将聚集在软城市平台,展开一系列关于如何调动软性的设计设施以及城市空间装置,以应对当代城市所面临的紧迫与挑战。

软城市平台将在北京设计周期间,在白塔寺下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装置展开公众参与。其中包括:软城市论坛,一个探讨在城市中运用软设计策略的圆桌讨论;软城市交 流,一系列对知识分享的新体系进行探索的工作坊,行为表演,社区活动以及网络直播;以及章鱼亭,一个作为论坛以及工作坊场所的充气互动装置,也是一个献给附近的居民和来访者的充满乐趣的城市公共空间。

章鱼亭

章鱼亭为白塔寺脚下的居民社区以及北京设计周的核心区域提供了一个好客的、互动室外公共空间。这座临时展亭以其充气帐篷式的建筑结构来体现软城市概念,它的启发来自章鱼的多动态、强适应力和高度自我表达的特征。

章鱼,软体动物的近亲,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柔软——它们没有骨头,可以穿过远比自身小很多的孔洞。然而这种“柔软”超越了它们自身的柔韧可能性,为模仿而集成的智能、行为和形态的自适应模式。章鱼拥有与猫一样多的神经元,但2/3分布在其腕足中。神经元与感知器官和肌肉细胞直接集群,允许对吸盘关节、皮肤颜色和纹理的分布式高度控制。章鱼利用这种“智能皮肤”,进行各种类型的适应性行为,从伪装、模仿、误导到催眠-魔术师的计法。

以章鱼作为拟态灵感,临时展亭突出了软系统和智能皮肤的特点。展亭将由数组可以膨胀缩小、对现场活动做出响应并变换色彩灯光的充气单元阵列构成。每个单元都有单独的传感器、微控制器、排风扇和 LED 灯,允许其作出独立的反应,与此同时,彼此链接的细胞单元因其轻盈的材料特性,又会协同在一起实现整体的动态效果。临时展亭感应着活动和声音的变化,对现场开展的活动作出反馈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幅动态地图。它就像是“白塔寺的心脏”,与邻近社区的“脉搏”动态同步。

设计:Tectonicus, 晓麦工作室

设计小组: Jordan Kanter, Max Gerthel, Nicolas Walz, Amanda Schwarz

技术支持: K1ND

赞助者:白塔寺再生计划,瑞典驻华大使馆,荷兰驻华大使馆

感谢交通大学二年级的建筑系学生

软城市论坛

软城市论坛集合了设计师,艺术家,活跃份子,IT研发人员,科学家,人类学家,本地居民以及区域发展的推动者们,共同讨论北京白塔寺再生计划的软性实践,并向世界其他城市的世间延伸。本次讨论将以圆桌会议的形式持续一天,讨论的主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主题之一:软性空间

在今天的城市,高居不下的房价与闲置的办公大楼以及沿着失效的基础设施所新建的道路并存。空间投机不仅在金融领域,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和社区也在对如何重新利用空间进行探讨。这个论坛讨论小组将呈现不同的空间探索——从公共到私有,从室内到室外,是如何对所有权,真实性和地点的观念进行挑战的。

发言人:

Lard Buurman (荷兰) 艺术家,城市公共空间摄影师

Gustav Hellberg (瑞典) 研究敏感材料的新媒体艺术家

曹璞 Cao Pu 建筑师,音乐家

荆晶 Jing Jing (中国/瑞典) 建筑师,学者

王恩来 Wang Enlai 艺术家

论坛主持: Max Gerthel (瑞典) 建筑师,设计师,策展人

主题之二:软性设施

基础设施,无论软性的还是硬性的,在地球上不断蔓延,并不断与社会、生态和技术系统建立起新的、不确定的联系。这个论坛讨论小组将思考如何对基础设施进行“软化”——由此探索改变城市体验的方式,及其它可以被调动起来实现更灵活、公平、有弹性的城市结构的潜质。

发言人:

盛强: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

Hanna Husberg (芬兰) :艺术家,维也纳艺术学院博士候选人

Neill Gaddes (新西兰) :建筑师,三思实践的创立者

Nicola Saladino (意大利) :建筑师, reMIX工作室

李栋:学者,情感城市

阮 维多利亚 (加拿大) :人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候选人

论坛主持: Jordan Kanter (美国) :建筑师,MAD建筑事务所的研究员,Tectonicus工作室主持

软城市交流

工作坊

一系列和艺术家以及设计师共同实践的,持续一天的工作坊,探索“软设计”的丰富内容。

10月2日,上午10 点-下午3点

Lard Buurman: 作为基础设施的人,或,建筑环境里的人体姿态(建筑情况下的人体姿势)

地点:世界学院,章鱼亭

10月5日,上午10 点-下午4点

王恩来

为你的每一天充气

地点:世界学院,章鱼亭

更多工作坊将稍后发布,请发送邮件到workshop@iprovoke.org报名参加

表演 + 放映

一系列非正式的社交活动、互动表演以及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放映、讲座将在次举行。

组织者

激构(IFP)

激构是一个位在北京工作的艺术家,建筑师提供工作空间与智库的平台。它的实践包括策展和展示,工作坊,相关活动以及研究驻留项目。

www.iprovoke.org

Tectonicus + foundCity

一个连接着北京,芝加哥和图森三地的建筑和城市合作研究项目,其兴趣在于以生成式制图学,城市人类学,以及用数字化技术为不确定的城市环境建立模型。

www.tectonicus.com

晓麦工作室

坐落在北京的多元设计工作室,包括建筑,装置,家具以及工业设计。

www.maxgerthel.se

联合策展人:

杨磊

生活在北京,策展人、研究城市未来的学者

盛强

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城市设施及空间句法

软城市受到瑞典大使馆,荷兰大使馆,白塔寺再生计划以及K1ND的赞助。

Tags:

bottom of page